地震时,上部结构置于柔性隔震层上,只做缓慢的水平运动,从而“隔离”从地面传到上部结构的震动,大幅降低上部结构反应。大地震时结构如同处于“安全岛”上,能有效保护建筑和室内物品不受损坏。这种把传统“硬抗”方式改为“以柔克刚”的减震技术,是中华文化“以柔克刚”哲学思想在抗震减灾技术上的成功运用。我们的祖先早就成功地将隔震技术运用在遍布全国的宫殿、寺庙、楼塔等建筑中,使它们在历次大地震中得以保存下来。现代隔震技术是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项新技术,主要应用于复杂或大跨建筑、建筑、学校、医院、住宅、重要设备和历史文物等,有些隔震工程已经成功经受了地震的考验。我国座隔震建筑于1980年建成。1993年建成的我国栋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橡胶支座隔震房屋,位于广东汕头,经受了1994年台湾海峡3级地震的考验。
由于其结构的特性,当板式橡胶支座受到垂直荷载的时候,在橡胶层厚度不同的支座上,其橡胶层处会出现明显或不明显的弧形突凸、钢板处会出现弧形凹槽状,因此形成了板式橡胶支座的侧面波纹状凸凹现象。
养老院LNR橡胶隔震支座500(II型)
这样,支座顶板与橡胶板上方的钢衬板之间,即上、下消能板之间形成了一个干摩擦面,在地震水平力作用下干摩擦面可以滑动,消耗地震能量。
关于一些施工难度大的建筑.譬如水上建筑、高桥墩建筑以及盆式(钢构造)支座,其改换尚没有好的办法,还需求在实践中进行研讨,在建筑寿命期内不该对建筑支座进行改换。
医院LRB800支座
这就是隔震支座自由布置,上部结构自由布置,地下室或下部结构自由布置!通过上、下两块坚强的厚板,中间是无数小型隔震垫,或者一块巨大的“隔震毯”取代传统支墩和转换层,赋予结构极度的自由!梦寐以求的自由!
更为重要的是,对于重要或特殊的工程结构,隔震结构明显优于常规结构体系,可以处理后者难以解决的问题(诸如对室内重要设备或非结构构件的保护、地铁车辆段上部空间的开发使用等,此类问题共同之处在于降低结构的设防烈度,而常规结构体系无法实现这一点)橡胶支座上下各有一块连接钢板,连接钢板通过高强螺栓与预埋钢板连接。
幼儿园基础隔震支座厂家